
自2014年掌舵八年後面臨品牌最大危機,莫過於23連霸之路被SYM給阻斷,然而在KYMCO董事長柯勝峯的心中這不全然是壞事,反倒是準備逆襲的最佳原動力,就如同創立一甲子以來低調行事的企業文化,KYMCO正陸續進行不為人所知的改革與計畫。
隨著加入基隆市政府的「青年電動機車計劃」,KYMCO實際上完全跟著政府政策走,「正因為糧草皆備所以才有機會參與四年五萬輛的電動機車採購」柯勝峯說。而當外界看衰時,今年三月的那場「全力以赴」記者會,一口氣推出八款車,並針對部分產品給予新定位,確實給了經銷商更多的信心,不過和其他品牌相比,KYMCO的壓力更大包袱也更多,尤其採油電雙規雙品牌的策略,單投資成本就遠高於其他品牌,所幸2022年第四季開始iONEX的銷售量漸入佳境,並站穩台灣電動機車第二名的腳步,雖然離龍頭GOGORO來有一段距離,但對柯勝峯來說那依就是好敵手,也是個目標所在。

對於市場反應機種創新度不足的狀況柯勝峯也了解,只是何時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機種,他表示:「機種開發需要時間,並非一蹴即成!且現在市場變化大,消費者口味也大有不同,所以只能盡量滿足顧客的需求;不過倒是今年米蘭機車展會發表很有趣的新東西,我個人還蠻期待的,只是現階段還不能說太多,至少讓我保持一些神秘感。」我個人推測電動重機RevoNex量產版本肯定會有,另外應該是全新造型的速克達,甚至是下一世代iONEX,當然也不排除會發表新的科技和技術,看來2023年米蘭車展KYMCO勢必會端出牛肉來。
而海外合作與佈局方面,他透露一直以來都尋求上門合作的對象,但受到疫情影響也停擺多年,除了眾所皆知已經浮上檯面的Grab、哈雷、MV Agusta等外,據說接下來還有屬於非常重量級且足以撼動業界的大事,畢竟合作的對象相當大咖,但為何KYMCO至今未如其他品牌拼命放消息?對此他解釋:「雖然雙方都簽署MOU這類的意向書,也有合作對象考慮是否要對外公布,但兩方幾經考量和評估後都認為其實意義不大,與其這樣貿然放出消息還不如穩紮穩打,等雙方正式簽下合約之後再對外宣布,因此還要再稍等一段時間就會明朗。再者放消息實在背離KYMCO本身的企業文化,因為我們是很低調,沒到最後確認是不會輕易放出丁點訊息的!」
無論國內或世界看似解封後各行各業都開始回歸正常,必然景氣會有所好轉,但他認為並沒有轉好的跡象和條件,甚至悲觀點是看壞,「因為這三年來改變實在太大,不僅止於供應鏈,消費和生活習慣也都大不同,通膨、失業率也是一大問題,且解封後的出國潮導致民眾將消費目標轉移,民眾將購車換車擺到第二甚至第三順位,甚至乾脆不買車繼續騎、繼續開都有,整個使用年限都拉長,所以在各種情況影響下,實在看不出未來的景氣會好。」
至於KYMCO從22連霸到位處老二,柯勝峯認為這並不是壞事,他說:「公司內部安逸太久,不少人認為無須改變這樣就可躺著賣,但就因為如此也就鬆懈下來,卻也讓不少同仁因無法連霸被終結而感到失落,不過我個人倒是沒那麼悲觀,反而認為這是向上再衝的動力,畢竟可將過去的缺失一次補齊,但這需要時間,所以我期望能在兩年內達標。」
2022年情勢被逆轉的確很難在短時間內翻盤,但KYMCO即將在今年米蘭機車展發表的新作,或許可見到翻轉的曙光,比起其他品牌油電雙線並行的路走得更艱辛,壓力肯定會更大,但在柯勝峯的腦中已經規劃超前好幾步的路,至少這是短暫的陣痛而非不治之症,而這場逆襲之路則早已像鴨子划水般進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