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於身為SUBARU忠實鐵粉的我來說,水平對臥渦輪引擎與AWD的組合是絕配也是唯一,尤其第一代Impreza Wagon GT的操控樂趣更讓我難以忘懷,雖說目前代步的Legacy 2.5 GT Wagon對年過半百的我而言已經夠用,卻仍少了那麼一丁點的味道,而今在新加坡試駕WRX與WRX Wagon後,更讓我有股衝動想要換車。


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、所有知識來源全來自書本雜誌的三十多年前,頭一回看到讓我心動的旅行車莫過於日本雜誌上的SUBARU Impreza Wagon,回國後幾年Impreza Wagon導入國產後我二話不說就收編了一輛Wagon GT,實用的五門旅行車又配置四輪驅動,加上當時國產最強的218hp渦輪增壓引擎和五速手排變速箱,充滿戰鬥氣息的桶型賽車座椅、MOMO方向盤及無窗框的四片玻璃,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很是陽春,但這頓喜愛純機械的我而言卻是最佳組合,當然也沒有所謂恆溫空調、多媒體觸控螢幕、ADAS、電動座椅等這些科技玩意,完全就是「純」與「粹」的元素,要說樂趣是肯定有的。而今所接觸到的WRX與WRX Wagon,雖說品牌精髓還是沒有消失,卻多了份舒適、科技和便利,但卻也因此有股莫名的陌生感。如果和四門的WRX相比,我個人倒是比較喜歡也推崇WRX Wagon,為什麼?駕馭樂趣和便利性遠超過WRX。至於為何Levorg要改以WRX Wagon的名稱?除了WRX的名號比較響亮,主要是Levorg饒舌不好唸,光說個車名就是卡卡的,再者既然本是同根生那乾脆就一次整合,好寫好記好唸又不會錯。

無論是WRX或WRX Wagon,動力核心都是搭載代號FA24的水平對臥四缸渦輪增壓直噴引擎,這具2.4L水平對臥心臟是從過去FA20增加排氣量而來,從1998 c.c.提升到2387 c.c.,並搭配一具雙渦流渦輪增壓器,275hp/5,600rpm、35.7kgm/2,000-5,200rpm的輸出功率都維持在既有水準,扭力比起日規的38.2kgm/2,000-4,800rpm差了2.7kgm,不過馬力上兩者都完全相同,但平心而論這樣的數據已經很充裕,再者怠速運轉與100km/h內的車室頗為寧靜,隔音也較過去強化許多,不過WRX Wagon因空間格局的先天問題,這方面表現略遜WRX一籌;8速Lineartronic CVT無段變速箱為單一選項,這原本就是我最無法接受的罩門,但實際試駕發現這根本就是傳統自排變速箱,反應快也沒有重拖的表現完全跳脫我的印象,但若能提供六速手排的話那就更增添樂趣了。加速與再加速的爆發力是我再熟悉不過,畢竟有渦輪增壓的加持力量湧現不在話下,可惜礙於場地限制無法盡情發揮,否則更能讓WRX及WRX Wagon展現出性能極限。



過彎推頭是在所難免,畢竟WRX和WRX Wagon都是前置引擎的AWD,但有趣的是兩輛車都會適時地將車尾帶出,尤其WRX Wagon更是明顯,說他們很滑溜一點也不為過,這現象在WRX Wagon更是出色,主要是WRX Wagon的最小迴轉半徑為5.5m,WRX卻是5.6m,且兩者的軸距各為2,670mm和2,675mm,可千萬別小看這極微小的差別,開起來的感覺可是截然不同。或許是個人的偏好,短暫體驗完WRX和WRX Wagon後,我認為WRX Wagon比起WRX更好玩更有趣也更具魅力, 主要是先天的機械結構差異,且WRX Wagon又多電子懸吊的設定選擇,因此在操控性和舒適性可作取捨。至於內裝,大面積觸控螢幕就處於中控台上,方向盤也同樣可操作SI-DRIVE、EyeSight、多媒體功能,所幸還保留些實體鍵,否則對我這不諳3C科技(說白了就是懶得學、跟不上時代腳步啦!)的人來說很不方便。





預計在第二季引進台灣市場的WRX/WRX Wagon,在排氣量增加後對應台灣稅制仍處於2.0L級距,不用繳更多稅金給政府是一大福音,而單就產品競爭力和魅力來說WRX Wagon遠超過WRX,只是一切都取決於價格,但以整體的進化和調整後,恐怕會落在140萬元左右,至於哪款會是主力?想當然爾就是WRX Wagon囉!

